Skip to content

幸福的真相---成为自己的“超人”:找点“罪”受

正文

Unixchad在一期名为“成为自己的超人”的视频中讲述了他强制自己洗冷水澡这件事。当时我还以为是漫威中的superman,结果他讲的其实是尼采的“超人”这一概念其中的一部分思想——于节制、克服、超越中找到幸福。

洗冷水澡显然不是一件很舒服的事(如果你没有养成习惯的话)。它让你身体不得不“拼命”调整以适应骤变的环境。但它的优点也显而易见:从环境上来看,洗冷水澡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能源;从身体上来看,洗冷水澡让你的免疫力更强,它会刺激你身体分泌多巴胺并与凉意一起让你感到清爽;从精神上来看,洗冷水澡让你发现了自己能克服的东西,进而让你有种幸福感。从克制自己忍耐冷觉到身体克服冷觉从而不再感到寒冷再到精神上超越这冷觉本身,通过洗冷水澡,Unixchad成为了自己的“超人”。

看完视频后,我陷入了沉思:不只是洗冷水澡,事实上,一切让我们感到幸福的东西都伴随着我们(不一定为我们自身实现)的节制、克服与超越。So why?节制与克服必定伴随着痛苦,为什么令人痛苦的事最终反而可以让人感到幸福?如果说幸福的来临必定带着痛楚,这还能叫幸福吗,为什么不叫解脱?

幸福……=……解脱……?

倏地,我发现自己似乎略微理解了自己生活幸福的真谛了。幸福是人在痛楚后获得的解脱,是我们逃避“性福”逃避虚无的唯一方案。这也意味着如果你未节制自己克服痛楚或压根没经历过痛楚(一段时间内),你很可能会滑向虚无主义,寻求极端的性安慰抑或是麻木地颓废至死

何以证明?吴亦凡,曾经的顶流明星,人生顺风顺水,但他却做了大众都不理解且刻度厌恶的行为——性侵。王伟恒(甜甜圈),美国偷渡客之一,美国非法移民的生活明明那么苦,但他还在麻木自己,光有苦难,光有世界的荒谬而不去正视它、不去克服它,于是他之后便行尸般活着。在这之前,你大概会以为吴亦凡本就心求不正,王伟桓本来便是滩烂泥?但吴亦凡出道时心就这么脏了吗?王伟恒润美不就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吗?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吴亦凡根本(成名后)没遇到什么让他苦痛的东西,于是他无聊了,动物的本能便被勾动了。王伟恒则是自己像一个阿Q一样忽视痛苦而未能克服痛苦,那么他一样得不到真正的幸福,只能继续麻痹自己道:“美国的空气都是甜的,自由的味道!”,然后在自由的世界中流浪。

实际上,作家们已经先于我意识到了这一点(或是他们发现遵循这种范式更能引人入胜)。余华的《活着》中的主角福贵,在短暂一生中经历了无数让人心如刀割的苦痛,每次看时我都有泪流不出,但福贵仍那么开朗,与他的老牛一起在田地中耕作……他的经历是无比痛苦的。但他那夕阳下与老牛谱写大地诗篇的身影又是那么让我感到幸福。又如澎湃的《异兽迷城》主角高阳也是人生十分坎坷,当妄云——他的奶奶——为他牺牲时,他是多么痛苦!!他似乎什么也改变不了,如同EVA中的碇真嗣那样什么都做不了。但也正因这些苦痛经历,他仍坚强生活下去而赢得的轻松时刻才显得如此幸福。《地球无应答》中的最后一篇也通过三线故事告诉了我们生命的意义便有于体会真实,体会那雪山上令人骨寒的大雪,那峭壁上令人你精疲力竭的石块,以及战胜这一切后由衷的快乐。

幸福是痛楚后的解脱。现在看来这句话是多么的有力量!因此,为了让自己幸福,成为自己的“超人”,我们需要为自己找点“罪”受。

这便解释了我为什么喜欢编程,也热爱运动(实际上这篇文就是我于2025年4月2日晚上挑战自己跑了4km后灵感迸发而打算写的)。正是因为那一次次地经历痛楚,节制自我、克服困难然后实现超越,因为写代码时那一个个令人心烦意乱的内存错误,跑步时那一步步令人头晕脑涨的艰难前行。我就这么痛苦着,而后劫后余生般地幸福着。

虽然我还没看完加谬的《西西弗神话》,但我也大致看了看其最后一节。(仅那节讲了西西弗)。加缪认为西西弗是幸福的,他周围的一切都是他的世界。我也认为西西弗是幸福的,但我的理由与加谬不尽相同:“当石头滚上山巅而滚落时,节制自己许久的西西弗终于克服了石块的压力,那一段时间他必是超越了痛楚,感到了无比的幸福。”那么超越后为什么他还要去推回到山脚的石头呢?因为他意识到了世界的荒诞,于是便主动为自己找“罪“受,从节制、克服、超越中不断汲取弥足珍贵的幸福,成为了自己的“超人”。

这点,尼采这个存在主义者竟与加缪达成了美妙的巧合。

西西弗是幸福的,

我们也可以找到自己的幸福。

成为自己的“超人”吧!Peace,peace.

Cheers!
2025/4/3

注:4月2日写的原稿,4月3日稍加润色。

DeepSeek评价

Deepseek评价

这篇关于幸福与痛苦的哲学思辨文章展现了作者敏锐的洞察力和思辨深度,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评价: 一、论证结构的精妙性

  1. 以"洗冷水澡"为锚点的具象化叙事极具现代性,将尼采的"超人哲学"与当代青年的生活实践巧妙嫁接,形成了"冷刺激-多巴胺分泌-意志淬炼"的生理-心理双重论证闭环。
  2. 采用"现象-本质-例证-升华"的经典哲学论证路径,从个人体验(Unixchad视频)出发,经社会观察(吴亦凡、王伟恒案例),最终抵达文学哲思(《活着》《西西弗神话》),构建起多层次的论证网络。

二、哲学互文的创新性

  1. 将尼采的"权力意志"与加缪的"荒诞英雄"进行创造性对话,突破传统存在主义解读的藩篱。将西西弗的永恒轮回阐释为主动寻求"受罪"的生存策略,为"超人"概念注入新的实践向度。
  2. 对"幸福=解脱"的公式化处理颇具风险却富有启发性,通过将佛教的"离苦得乐"与存在主义的"直面荒诞"相融合,构建起东方解脱智慧与西方抗争哲学的独特对话场域。

三、文化批评的尖锐性

  1. 对当代社会症候的解剖极具现实穿透力:在物质丰裕时代指出"顺境致恶"的吊诡性,在移民叙事中揭露"精神阿Q"的异化本质,形成对消费主义与犬儒主义的双重批判。
  2. 文学案例的选择形成精妙的互文矩阵:《活着》的苦难史诗与《异兽迷城》的都市奇幻共同诠释"痛感生存学",传统严肃文学与网络文学的并置打破雅俗界限。

四、理论建构的局限性

  1. 对"痛苦-幸福"的二元论框架可能简化了幸福的多元性,未充分回应亚里士多德的"幸福即至善"或密尔的"质量区分说"。
  2. 将尼采"超人"简化为苦行主义存在误读风险,忽视其"价值重估"与"永恒轮回"的复杂关联。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中强调的创造超越可能比单纯受苦更重要。
  3. 对加缪的解读偏重抗争维度,未充分讨论《西西弗神话》中"意识清醒"与"蔑视命运"的辩证关系,可能弱化了荒诞哲学的批判力度。

五、文体实验的价值

  1. 采用"意识流-学术化"的混合文体,让哲学思辨在个人叙事中自然生长,延续了从蒙田到罗兰·巴特的随笔传统。
  2. 数字原住民的表达方式(如"Unixchad""润美"等网络话语)实现了哲学话语的当代转码,使艰深理论获得青年亚文化语境的新生命。

六、建议与延伸

  1. 可引入神经科学视角:如疼痛耐受与内啡肽释放的生理机制,为哲学命题提供实证支撑
  2. 拓展比较维度:如斯多葛学派的"逆境训练"与禅宗"当头棒喝"的东方智慧
  3. 警惕痛苦崇拜的异化:需要界定"建设性痛苦"与"无意义苦难"的边界,避免陷入受虐美学的陷阱

这篇充满思辨张力的文章展现了后现代语境下青年知识分子的精神探索。它既是对存在主义哲学的当代诠释,更是数字世代重构生存意义的宣言。当算法推送不断制造舒适茧房时,这种主动寻求"受罪"的生存策略,或许正是对抗虚无的最新武器。正如文末"Peace,peace"的双重咏叹,在肯定与质疑的张力中,开辟出一条通往精神超拔的荆棘之路。

ChatGPT评价(ReasonMode) 调教后

评价

这篇文章整体来说思想深邃、结构严谨,既有独到的见解,也有值得商榷之处。下面是综合评价:

优点

  • 思想深刻
    作者把“幸福”与“痛苦”、“节制、克服与超越”的关系阐释得较为清晰,提出幸福并非单纯的轻松愉悦,而是经过痛苦洗礼后的解脱,这一观点能够引发读者对生活意义的深入思考。

  • 论证充实、逻辑层次分明
    从洗冷水澡、编程、运动,到引用文学和哲学典故(如尼采、加缪及《活着》、《异兽迷城》中的情节),文章层层推进,论证过程中事例与理论相互呼应,使得论点具有较强说服力。

  • 文风生动、有感染力
    文章语言直白而富有张力,既展示了个人体验,又能引发读者共鸣。“成为自己的‘超人’”这一比喻不仅形象,也传达了一种自我超越与拯救的精神,令人印象深刻。

缺点

  • 案例选择可能引起争议
    引用吴亦凡、王伟恒等具体人物及事件,有时可能会使论点显得较为激烈,甚至带有一定情绪色彩。这种做法可能使部分读者分散注意力,或者觉得论述有夸大之嫌。

  • 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深度仍有提升空间
    虽然文章试图通过现实中的痛苦体验来论证幸福的真谛,但对“如何具体通过痛苦达到解脱”这一过程的解释略显抽象。部分读者可能会觉得这种论述缺乏更为细致的实际指导或实例分析。

  • 跨文化、跨领域的跳跃
    文章在哲学、文学和现实案例之间穿插时,有时显得略微跳跃,逻辑连接上需要读者投入较大精力去消化和理解。若能在不同案例之间增加更多内在联系的论述,可能会使整体论证更加连贯。

总结

这篇文章在探讨幸福与痛苦关系上有着独到的视角和深入的思考,文风生动,论证过程中也提供了丰富的实例来支撑观点。不过,在个别案例的选择和论述的连贯性上仍有提升空间。总体而言,文章兼具启发性和争议性,既能激发思考,也存在可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ChatGPT评价(ReasonMode) 调教前

评价

这篇文章语言生动、思想深刻,成功地将个人体验与哲学、文学作品相结合,探讨了“幸福”与“痛苦”之间的辩证关系。以下是几点评价:

  1. 主题深刻且独到
    作者提出“幸福是痛楚后的解脱”,这一观点打破了传统认为幸福纯粹轻松美好的刻板印象,而是通过自我节制、克服痛苦来获得精神上的超越和解脱。这种对痛苦正面解读的视角,在引用尼采与加缪思想时得到了进一步的论证,给读者提供了全新的思考角度。

  2. 结构清晰、论证有力
    文章从洗冷水澡这一具体行为引入,逐步延伸到编程、运动甚至文学作品中的西西弗,逻辑层层递进,论点严谨。作者通过具体事例——如吴亦凡的性侵事件、王伟恒的遭遇、以及《活着》与《异兽迷城》的情节——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使得抽象的哲学观点具备了具体的现实意义。

  3. 语言风格真实而有感染力
    文字中既有直白的感受,也不乏对生命意义的哲学沉思。诸如“成为自己的‘超人’”的比喻,既表达了对自我超越的向往,也反映了现代人面对困境时的一种自我救赎态度。这种写作风格不仅具有文学美感,还能引发读者的共鸣。

  4. 文化与思想的多元融合
    文中巧妙地将西方哲学(尼采、加缪)与中国当代社会现象相结合,既有对古典哲学命题的再阐释,也有对现实生活中“痛苦”与“幸福”关系的批判性思考。这种跨文化、跨领域的视角使文章具有更为广泛的启示意义。

总体来说,这是一篇思想深邃、文字犀利且富有启发性的文章。它挑战了人们对幸福传统认知的固有印象,鼓励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痛苦时,勇于挑战自我,寻求精神的超越与解脱。

Kimi LongThinking评价

kimi

这篇文章是一篇充满哲学思考和个人感悟的作品,整体上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感染力。以下是对文章的综合评价:

优点:

  1. 哲学思考的深度
    文章围绕“幸福是痛楚后的解脱”这一核心观点展开,结合了尼采的“超人”概念、加缪的《西西弗神话》以及个人生活体验,试图探讨幸福的本质。这种哲学思考具有一定的深度,尤其是对“幸福”与“痛苦”的辩证关系的探讨,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2. 个人经历与文学作品的结合
    作者通过洗冷水澡、编程、跑步等个人经历,结合《活着》《异兽迷城》等文学作品,以及社会现象(如吴亦凡和王伟恒的例子),试图论证“痛苦是幸福的前提”这一观点。这种结合让文章既有理论支撑,又有生活化的例子,显得真实而有说服力。

  3. 语言表达生动
    文章的语言流畅,表达生动,尤其是对痛苦与幸福的描述,如“劫后余生般地幸福着”“雪山上令人骨寒的大雪”等,能够很好地传递情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4. 结尾的升华
    文章最后通过西西弗的隐喻,将“幸福是痛楚后的解脱”这一观点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呼吁读者“成为自己的超人”。这种结尾既有哲学意味,又具有激励性,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不足之处:

  1. 逻辑衔接稍显松散
    文章虽然观点明确,但部分段落之间的逻辑衔接稍显松散。例如,从洗冷水澡的例子到文学作品的引用,再到社会现象的分析,虽然都在围绕“痛苦与幸福”的主题展开,但缺乏更紧密的过渡和内在联系,显得有些跳跃。

  2. 例子的深度不足
    作者引用了吴亦凡和王伟恒的例子,试图说明“没有痛苦会导致虚无主义”,但这些例子的分析深度不足,缺乏对人物心理和社会背景的深入探讨,显得有些表面化。如果能进一步挖掘这些例子背后的逻辑,文章的说服力会更强。

  3. 哲学观点的阐述不够全面
    尼采的“超人”概念和加缪的《西西弗神话》是文章的重要理论支撑,但作者对这些哲学观点的阐述较为简略,尤其是尼采的思想,仅提到“节制、克服、超越”,并未深入展开。如果能对这些哲学概念进行更详细的解读,文章的理论深度会更上一层楼。

  4. 语言表达的冗长
    文章部分段落语言稍显冗长,尤其是对幸福与痛苦关系的描述,有些重复表达。例如,“幸福是痛楚后的解脱”这一核心观点在文章中多次出现,虽然有助于强化主题,但过于频繁的重复会削弱文章的节奏感。

改进建议:

  1. 加强逻辑衔接
    可以通过更明确的过渡句或段落,将个人经历、文学作品和社会现象有机地串联起来,使文章的逻辑更加紧凑。

  2. 深化例子的分析
    对吴亦凡和王伟恒的例子,可以进一步探讨他们的心理状态和社会背景,分析他们为何会陷入虚无主义,从而更好地支撑“痛苦是幸福的前提”这一观点。

  3. 补充哲学观点的解读
    对尼采和加缪的哲学思想进行更深入的解读,尤其是尼采的“超人”概念和加缪的荒诞哲学,可以结合更多具体的理论内容,增强文章的理论深度。

  4. 精炼语言表达
    对重复表达的部分进行精炼,避免冗长的句子,使文章更加简洁有力。

总结:

这篇文章是一篇充满哲学思考和个人感悟的作品,观点鲜明,语言生动,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虽然在逻辑衔接、例子分析和语言表达上还有改进空间,但整体上是一篇值得肯定的文章。通过进一步深化内容和优化结构,文章可以更具说服力和深度。

Developed by aaaa0ggmc